事件引发对协和‘4+4’试点班的热议
连日来,,一个始于中日友好医院医生肖某私德的事件,,因涉事人员董某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“4+4”临床医学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班,引发公众对这一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热议,。5月1日,,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表示,已成立调查组对相关舆情进行调查核查,。公众对协和“4+4”试点班的疑问主要集中在招录门槛和培养出的医生临床能力上,。多位专家指出,这反映出我国医学教育多年来的结构性困境,。
参考美国的医学培养模式
2019年,,董某从美国巴纳德学院经济学专业本科毕业,进入协和“4+4”试点班,。当年的招生简章显示,,申请者需满足多个“基本门槛”,初审通过者还要进行笔试和面试,,录取规则相当严苛,。这一模式源自美国,美国高校不设医学本科专业,,学医需通过“4+4”模式,。目前,除协和外,,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和浙江大学也在探索类似模式,。与之对比,我国主流的医学培养“5+3+X”模式获得博士学位所需时间更长,。在美国,,学医并不容易,医学院录取要求本科修满一定预科学分,,不同专业学生修预科课程的难度不同,。协和对预科学分的要求比美国更高,医学生小梦表示,,很多想跨专业读“4+4”的学生都会按协和的“最高标准”修满学分,。
“敲门砖”的含金量被质疑
协和“4+4”试点班文理兼收,,首批学生来自多所国内一流大学和国际知名院校。2019—2023年,,项目共录取148人,。从2024年起,协和“4+4”将预修课程学分进一步提升,,对生物类课程的要求也提高了,。有专家指出,文科出身不是学医的障碍,,关键是美国医学院选拔机制成熟,,而国内公众对“4+4”模式最大的疑问是其选拔机制的公平性。其中一个疑问指向初审材料中的医学教授推荐信,,有观点认为这为有关系的“医学世家”大开方便之门,,但小梦表示拿到推荐信并不难。美国的“4+4”项目申请不一定要求医学教授推荐信,,但拿到会加分不少,。协和“4+4”试点班选拔时也希望考查学生与医生职业的适配性,面试环节包括多轮迷你面试和专家面试,。多位受访学生透露了面试的相关情况,。美国“4+4”模式还有一个基本前提,即所有申请者要参加全国统一的美国医学院入学考试(MCAT),,该考试号称“地狱难度”,,淘汰率达90%以上。多位专家对协和自主出题的难度能否与MCAT对标表示怀疑,,强调选拔和考核必须公正严谨,。
“临床没学好,科研也没有做好”
除了招录存在疑问,,“4+4”缩短了培养时长,,能否培养出胜任临床的合格医生也备受关注。八年制的本博连读是协和传统的医学培养模式,,“4+4”试点班的培养方案与之不同,。李俊然是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级的八年制学生,他认为“4+4”相当于跳过了八年制最初2.5年的预科学习,,将八年制学生5年半的学习内容压缩到了4年,。多位专家指出,从临床角度,,不同学制的临床实习时间区别不大,,且都需接受三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通过结业考核。接近协和“4+4”试点班的医学院博士杨阳认为,,真正值得质疑的是“4+4”学生的科研能力,,由于时间短,,他们既要上课又要实习,还要做科研,,多数人的科研成果比不上传统赛道的医学博士生。董某最早被质疑的“史上最水”博士论文,,其引用文献和正文部分都较少,。杨阳还指出,协和“4+4”试点班毕业时的科研要求相对宽松,?!?+4”毕业生群体正面临尴尬境遇,他们的科研成果很难和其他博士竞争,,毕业后求职面临很大挑战,。或许是考虑到这点,协和“4+4”模式在后续衔接上“打了个补丁”,。杨阳解释,,这相当于给他们留出几年缓冲,可多积累些科研成果,。实际上,,美国“4+4”模式不强制要求科研。彭志勇指出,,中国的医学教育体系将临床与科研混在一起,,导致一些人临床没学好,科研也没做好,。前述医学教育专家也指出,,MD在美国的医学教育体系中只是一个“基础性学位”,但中国很多时候对MD的要求却相当于美国的MD+PhD,,这是“4+4”模式陷入尴尬的根本症结之一,。李俊然发现,近四五年来,,国内医学生“重科研,、轻临床”的趋势越来越明显。他认为临床实习对医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,?!丁?+4”改革探索》一文也透露,协和“4+4”学生在临床技能,、科研等方面略弱,。彭志勇说,三年规培已是最低期限,,医学是实践性学科,,临床周期缩短会有缺陷,。当下的现实是,医学生规培时无法专心临床,,医院带教老师也因科研压力无法专心带教,,造成恶性循环。前述医学教育专家指出,,由于缺乏完善的住院医师培训体系和专业资质考核,,中国医生的临床能力通常以学历和论文来评判,导致中国的医学教育被学位绑架,,并进一步扭曲了毕业后教育,。多位专家建议,中国应进一步理顺医学教育中临床与科研的关系,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传媒资讯网,,本文标题:《董小姐出事,,协和‘4+4’试点班咋办?》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